经间期出血主要机制是由于缊期阴精充实,阳气内动,加以肾阴不足,或湿热内蕴,或瘀血内留等因素,动血伤络所致。
经血来潮,血海空虚,阴精不足。月经过后,阴血逐渐滋长,阴精逐渐充盛,至两次月经之间,阴精充盛,精化为气,阴化为阳,阳气内动而出现缊动情之期,标志着排卵的到来。若体内阴平阳秘,调节功能正常者,自可适应这种变化,而无特殊反应。若素体阴亏阳盛,或体内宿有湿热、瘀血,则经间期内动之阳气即可引动伏火或湿热、瘀血,扰动血海,伤及血络而出血。缊期过,肾的阴阳渐趋平衡,气血调和,血海宁静,即使素有太过或不及,也不足扰动血海,波及阴血,故血可自止,但病因未除,下次再值此期,又反复发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