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两次月经中间,即缊乐育之时,出现周期性的少量阴道出血,称为经间期出血,又名缊期出血。
所谓经间期,包含两个方面的意义:第一,时间概念,一般指正常月经中间,即月经来潮后的第14、15天,但有的妇女月经周期短,有的周期长,因而经间期也相应偏前或偏后;第二,缊状,经间期有特殊的变化,即有气血显著活动的“缊状态”,才能命名之。没有缊状态出现,真正的经间期尚未到来。因此,经间期不仅指时间已达到月经中期,更为重要的是指缊状出现。
缊之名首见于《易经》,《女科准绳》引袁了凡说:“天地生物,必有缊之时,万物化生,必有乐育之候……凡妇人一月经行一度,必有每日缊之候,……此的候也……顺而施之,则成胎矣。”可见,在明代以前,已认识到月经周期中有每日是受孕的“的候”,又称经间期,也有名“的候”、“真机”,即现在所指之排卵期。
本病相当于西医学之排卵期出血,属于功能性子宫出血范畴,多见于生育期妇女。